“宫廷御砚”走进寻常百姓家
发布日期:2017-08-01 来源:

     近日,在第七届中国辽宁四宝文化艺术品博览会上,辽砚国家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章永军端起一方龙凤砚,现场介绍辽砚独特的线雕、镂雕、半圆雕的技法和精巧之处。

  辽砚,又名松花砚,兴于辽金时代,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。辽宁本溪市是辽砚的发源地,本溪特有的地质地貌,形成紫云石和青云石,做出的砚台有“滑而不流墨,涩而不磨笔,养墨为群砚之首”的称赞。

 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,藏着80多方辽砚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着100多方,每次展出只拿出十几方,少有游人能一览全貌。这些辽砚在康雍乾三朝制作,流落在民间的辽砚不足百方。

  6月3日,记者来到章永军的工作室,案台上摆着一个云龙砚的半成品。他拿起小锤敲击,发出了敲击铜块的声音,告诉记者这是上品。雕砚先是从掏堂开始,砚堂要求平滑细腻,边缘不留死角。青云石材坚硬,图案又非常精细,用力小了石料纹丝不动,用力大了又很容易把旁边的纹路破坏,沿着画好的图案向前走刀,要又稳又准。一般的图案要雕几天,复杂的图案更需要几个月之久。

  谈起初见辽砚,章永军说,是被惊艳到了。那时,他开了一家工艺美术店,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匠人来应聘,章永军见其可怜,便招了他,让他干些轻巧的活儿。几天后,老匠人送给他一方自己雕刻的云龙砚作为答谢。青蓝色的石材上,生有紫红色的纹理,似蓝天红霞凝于砚台之中。一方云龙砚,金铜色的龙穿梭在青云之中。“太精美了,这么好的手艺可不能失传”,章永军说。

  听说本溪市桥头镇盛产青云石,他便跟着老匠人进农村7角钱一斤收石头,一次就能驮回来几块,回来后他开始学着制作砚台。制砚的过程中,他对辽砚的文化历史产生了兴趣,发现辽砚不只是一门手艺,还有悠久的历史,于是他开始大量收集辽砚相关的传说、史实文献,遍访辽砚工艺制作大师。

  这些年,辽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一直通过老手艺人师带徒,小作坊制作。章永军则在思考,什么样的石头雕刻出来砚台算作辽砚,辽砚所用青云石、紫云石、木鱼石的硬度、密度和岩石矿物成分有没有标准,辽砚雕工内容又分多少个系列,这些工艺都需要细细研究,于是,他创办了辽砚研究所,让辽砚的制作工艺更加规范。

  “非遗传承,不只是传承手艺,还要将非遗产品产业化,走进寻常百姓家,这样非遗才能够更好地存活下去”,章永军说。

  “没有石匠,招木匠培训后上岗”。1998年,他创办了本溪市辽砚板扇厂。 刚开始,辽砚没有市场销路,工厂便生产板扇赚钱来养活辽砚技师。宫廷砚以龙凤为主,雕刻工艺复杂,好的作品价格要上万元。很多老百姓喜欢不舍得买,于是工厂开始定制中低端的石砚,十二生肖砚、花鸟鱼虫砚作为生日贺礼、节日馈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,一下子打开了市场销路。

  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将辽砚形成产业。2010年开始,章永军开始在当地找了50多位合作人,他们多是小作坊、小型辽砚制造厂的负责人。有的厂擅长做青云石方砚、有的厂擅长雕刻梅兰竹菊,他便将订单共享,共同发展壮大。(刘旭)

 

分享到:
[ 返回 ]

版权所有 ©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-1

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

收缩

在线客服

  • 客服1
  • 客服2
  •  
  •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-67189116
  • 9:00 - 19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