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培训首页 > 科普培训
古法宣纸的守望和坚持
发布日期:2017-06-01 来源:

  纸寿千年,墨韵万变。千百年来,宣纸以其耐久润墨的特性享誉中外,其传统制作技艺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近年来,现代工艺生产的书画纸因其量产大、价格低而占领了市场。而古法宣纸因制作程序繁复、成本高昂,市场越来越窄。谁来传承古法宣纸制造技艺成为一个现实问题。

  探究宣纸制造的历史,安徽泾县小岭村的地位无可替代。

  这里山水俱佳,生产宣纸所需的原材料一应俱全。宋末元初,躲避战乱的曹家祖先迁至泾县小岭,“贻蔡伦术为业”,绵延数百年。然而如今的小岭村仍在生产古法宣纸的只剩曹移程一家。

  古法宣纸制造工序繁复,至今已鲜有人能掌握其全部的工艺流程。造纸中用到的原料青檀皮收割回来后要经历8个月的日晒雨淋,5遍蒸煮,成纸后需陈放2年才能使用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一些品种的宣纸在原料生产方式上进行了变革,但工序大体遵循古法。目前正宗宣纸生产无论是采用古法还是新法,成本都在1000元每刀(100张)之上。

      2007年,在书画家们的帮助下,曹移程的纸厂经过不断尝试,制造出第一批合格的古法宣纸。 然而,对于古法宣纸而言,保护工作的难点不止于找回原料配方,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熟悉关键技艺的工匠。这其中,以周东红为代表的老技术工人成为文化园建设的骨干。

  在古法宣纸制造的108道工序中,捞纸是公认的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种。它需要两人配合,一主一副。前者称为“掌帘”,掌控节奏;后者称为“抬帘”,负责配合。制作中,力度和时间的精确掌控尤为关键,它直接决定了捞出的每张纸的厚度。一名学徒从抬帘学起,成长到合格的掌帘,一般需要潜心练习3至5年。

       合格的捞纸掌帘需要保证每张纸1克以内的重量误差。而有着30年捞纸经验的周东红已经可以把误差控制在0.5克之内。2015年,他也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
      碓皮的工作容易损伤人的听力,52岁的曹等平从事该工种20多年了。碓皮时木石猛烈撞击,声响极大,而他的工作却需要靠得很近。他不得不长年戴着厚厚的耳机工作,到如今听力还是差了不少。

  古法宣纸得来不易,造纸人需要吃一番苦头才能掌握制作要领。太阳当空,纸厂的师傅们要在铺满石块的山坡上晾晒着生产宣纸用的原料, 两三年后,这些粗糙的原料将在工人们的手中历经辗转,再经自然之力慢慢打磨,最后被赋予全新的艺术生命。(吴凡)
分享到:
[ 返回 ]

版权所有 ©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-1

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

收缩

在线客服

  • 客服1
  • 客服2
  •  
  •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-67189116
  • 9:00 - 19:00